桂阳2.8万余名“三长”实现服务群众“邻”距离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4-11-19 13:00:50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树木繁茂,根本在于根系牢固;国治国兴,根本在于基层善治。桂阳县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近年来,当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近邻党建”,推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将党组织延伸到邻里间,实现服务群众“邻”覆盖、“邻”距离和“邻”聚力。

▲村民们将蔬菜送往换购点 何禹军 摄

“小白菜今天一共是4.4斤,价格是1.5元一斤……”11月18日早上7点,桂阳县樟市镇高塘村村民谢国庆准时将自家菜园里采摘的辣椒、萝卜、白菜等蔬菜,用三轮车运往村委会的蔬菜统一收购换购点。每周一、周五早上,县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都会来到村里,开展“蔬菜易货”活动。“我家里种了两亩蔬菜,过去要自己拖到城里到处吆喝叫卖,又要等公交,又担心蔬菜蔫了卖不好。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把菜卖了,省时省心又省力!”谢国庆笑着说。

“蔬菜易货”活动是樟市镇高塘村推深做实“三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地片、组、邻“三长”在日常走访工作中发现村里有许多不成规模的蔬菜种植户,多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每次都要辗转十几公里前往城里售卖农产品,十分不便。不仅经济效益低,还存在出行安全隐患。今年9月,当地“三长”逐户摸清底数,了解村民们的建议诉求后,联合桂阳县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局等多方资源,启动“农蔬货物直通车”惠民项目,搭建了农产品、生活用品互换互销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村民可以把剩余的农副产品进行兑换或销售,50元钱之内的蔬菜易货成生活所需物资,50元以上的蔬菜60%的部分易货,40%的部分直接折换成现金,免去了村民们外出卖货的辛苦,大家也不用担心蔬菜卖不出去了,活动开展以来,大家都比较支持。”桂阳县樟市镇高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侯翔说。

▲村民用蔬菜换购生活物资 何禹军 摄

“农蔬货物直通车”打通了农副产品销售的“末梢神经”,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今年9月,该模式一经试点就受到了村民的欢迎,现在每个换货日都可以收购价值1000多元以上的农产品,易货农户每月户均增收300余元。

“三长”沉下去、民情摸上来、问题解决掉、民心才能聚起来。眼下,桂阳县浩塘镇的1.2万余亩脐橙迎来丰收采摘季,远销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早些年农户的“单打独斗”自产自销模式。当地发挥“三长”中“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依托“三长制”的能人带动作用,实行全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脐橙产业的“一镇一品”。

▲浩塘镇脐橙产业 陈勇 摄

如今,浩塘镇年产脐橙10000余吨,年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解决当地就业300余人。其中,“菖蒲脐橙”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浩塘镇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洋市镇南衙村“三长”正在了解民意 李勇 摄 

近年来,桂阳县共推选出片长1711名、组长5171名、邻长21258名,覆盖联系18.83万户,实现“户户有人联”。依托“三长”人头熟、关系近、情况清的优势,推动山林、土地流转承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全县1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52个村达50万元以上,263个村达20万元以上,其他村均突破10万元。此外,通过发挥“三长制”作用,累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64起,提供“微服务”4.3万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0余个。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陈莉

三审 | 李造雄

作者:通讯员 廖诗卉 何禹军 曹诗灏 邓龙 编辑:谢莉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