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掩映之下,矗立着一个幸福家园——资兴市兴宁镇(福兴苑)集中安置点。这里,34栋红白相间的新楼,是资兴市因台风“格美”受灾的650户避险搬迁安置户的温暖新家。
福兴苑(二期)22幢1单元,是76岁的兴宁镇百嘉洞村受灾安置户黎汉光的新家。新家具、新电视、新冰箱、贴在大门上的大红“福”字,写满了他和老伴的幸福和喜悦。
去年7月,黎汉光家的房子在洪灾中被毁。此后,老两口一直居住在兴宁镇何家山村的出租屋。今年4月8日,他领到了新家钥匙,4月12日乔迁新居。他激动地说:“真的感谢党和政府,为了受灾群众,他们用了心。”
新房,新家,新期盼。
去年10月,福兴苑(一期)动工建设;今年1月2日—3日,一期11栋摇号分房;2025年春节前,200户受灾安置户喜住新居;
去年11月,福兴苑(二期)动工建设;今年3月20日—21日,二期23栋摇号分房;4月7日—8日,450户受灾安置户领到新家钥匙。
福兴苑,这片650户受灾安置户的幸福而兴旺的家园,是“兴宁速度”的最好标注,也是民生刻度的最好标注。
党员干部的“关”是这样闯的
作为资兴市灾后重建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安置点,兴宁镇(福兴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承载着多少期盼与关怀?
福兴苑(二期)建设项目部,板房搭建而成的一间办公室,3张办公桌、2张折叠床,原本狭小而简陋的空间显得十分拥挤。
这是资兴市灾后重建集镇集中安置工作专班专组的办公室。去年9月以来,8名抽调而来的专组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此,经常中午或晚上就睡在折叠床。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资兴灾后重建关怀备至。作为专班专组,大家只能不讲条件,闯关破难,往前冲锋。”专组组长焦燕涛感慨道。
福兴苑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征地拆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事务繁多、困难重重。
去年8月20日,焦燕涛首批进驻。从一期到二期,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加班加点。今年3月中旬,二期进入冲刺阶段,他因为劳累感染风寒,却一直带病坚持。
“譬如分房,我们发挥住保专业优势,把电脑摇号系统引进,实现全过程‘阳光分房’,确保了公平、公正、公开。”专组工作人员、资兴市住保中心副主任樊泽明说。
带着感情往前冲,融入了党员干部的日常。
福兴苑规划用地200亩,距离东江湖旅游区1.6公里,紧邻兴宁镇镇区和东江湖北游客中心,距兴宁汽车站约520米,距东面兴宁中学约500米,交通条件优越,生活配套齐全。
在兴宁镇党委书记刘伟看来,为把集中安置点建好,资兴市把兴宁镇镇区最好的地段留给了受灾群众。
然而,征地拆迁却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硬骨头”。
福兴苑选址在枫枧村,村民多年没有建房,建房需求矛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镇村干部进家入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与村民达成“5+1”处置协议,既解决了集中安置点的用地需要,又解决了当地村民建房难的实际困难。
刘伟记得,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晚饭还没吃,电话就响了,说有拆迁户不肯拆房。他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往镇里赶。“当时,机械设备已经进场。本来工期就紧,如果房屋拆不了,那工期就要耽搁。通过连续作战,最后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他说。
对白廊镇党员干部而言,集中安置也是大考。
在福兴苑(一期),该镇共安置受灾安置户67户;在福兴苑(二期),共安置受灾安置户167户。截至4月20日,一期、二期共有234户受灾安置户入住或领取新家钥匙。
从信息摸排到协议签订再到资料审核,白廊镇副镇长王诗源深有感触。“像杂房,原则上1:1进行配套,可有的受灾安置户提出不需要杂房。这样一来,我们要想别的办法,把不要的杂房消化掉。”他说。
带着感情做事,还有一支爱“挑刺”的队伍——由受灾安置户推选产生的建房理事会。
46岁的焦卫湘是兴宁镇天鹅山村受灾安置户。福星苑(二期)建房理事会成立至今,他辞去了装修工作,和其他8名理事一直坚守在工地,对建房质量及安全进行全程监督。
“理事会9个人,两班倒,白天要监督,深更半夜还要监督,每一种材料、每一个工序都要监督检查,必须确保质量和安全。”焦卫湘说。
刚在单子上签完字,八面山瑶族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曹明磊又找到焦卫湘。原来,乡里已经对福兴苑受灾安置户的一户一档审核完毕,需要加盖建房理事会的公章后再报资兴市有关部门审核。
“受灾安置户看了新房,都很满意。我们的付出很值。”焦卫湘激动地说。
项目施工的“难”是这样攻的
“作为扎根郴州、服务郴州的建设‘主力军’,无论是旅发大会会战,还是兴宁集中安置点建设,只要郴州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我们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
从福兴苑(二期)项目开工到新房全部交付,湖南建投相山投资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郭先杨多次深入工地,现场调度和解决施工问题和困难。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一场不能退缩的战斗,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斗。
湖南建投资兴市集镇(兴宁)集中安置建设(二期)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严立宁接到指令是在去年11月8日,随后动身赶往福兴苑(二期)工地开展施工组织。去年11月11日,项目经理部全员进入施工状态。去年11月28日,福兴苑(二期)正式动工建设。
福兴苑(二期)建设任务是一期的一倍多,正常的1年建设时间被压缩了60%,前期还遇到规划调整,期间有20多天都在下雨,还有春节、清明两个传统节日。严立宁说,这是他干过的最具挑战的项目,也是他干过的最有意义的项目。
板房搭建而成的办公室,严立宁在四面墙上写下了一个个具体目标,譬如进度目标、安全目标、质量目标等。除了这些时刻要记住的具体目标外,他始终记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在主汛期到来前,让受灾安置户住上安心、舒心、放心的新家。
从一张蓝图到幸福交房,折射了“建投蓝”日夜兼程的攻坚克难。
项目经理部坚持“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以进度塑品牌”理念,采取平行作业,实行“三班倒”,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确保了二期顺利交房。
因为工作强度太大,木工班组70多名施工工人中途退了场。项目经理部立即调动应急力量进行替补,确保了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外墙漆作业恰逢雨天,施工人员为屋面穿上“雨衣”,冒雨作战,确保外墙漆作业按期进行。
“按照设计,小区内道路需做水稳,工程造价较低,但工期较长,且破损率高。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公司领导要求项目部要争分夺秒、不计代价。就这样,最后我们改为用混凝土修筑,成本增加了30%以上。”严立宁说。
项目经理部安全总监周前能的桌上,每一天施工安全检查的情况,在安全日志本上写得清清楚楚。4个月过去,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开工即开战、开战即决战。
施工高峰期,上千名施工人员和上百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安全监督容不得丝毫松懈。从这个作业面到那个作业面,从这个风险点到那个风险点,一天下来,周前能少则要走2万多步,多则要走4万多步。
“交房期间,我们在每个楼栋单元安排了‘意见征集员’,及时收集受灾安置户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跟进后续整改,期间共收到受灾安置户包括房屋质量瑕疵在内的问题800多个,目前已解决98%以上。”严以宁说。
受灾群众喜圆“安居梦”,可“建投蓝”的战斗还在继续——绿化、围栏、外围平整等扫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受灾群众的“融”是这样促的
近日,在兴宁镇兴宁社区福兴苑党群服务站,前来咨询就业的受灾安置户不少。
2025年春节前,福兴苑(一期)交房,福兴苑党群众服务站同时揭牌。
从一期到二期,社区干部谢思蕊做的最多的就是入户走访,对受灾安置户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她通过大量入户走访发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以后的生计和发展。
62岁的百嘉洞村受灾安置户黎泽林的新家在福兴苑(一期)4幢1单元。社区干部第一次上门,黎泽林着急得很,说女儿在上学,家里也没有稳定收入。社区急之所急,为黎泽林安排了保洁公益岗位,每月有900元的工资,黎泽林很感激。
“除了为受灾群众提供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外,我们在一期交房时还举行了专场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社区干部蒋纲要说。
刘伟告诉记者,受灾群众从各个乡村搬入集中安置点,原行政村以及集中安置点所在行政村实际上已不便管理。考虑实际情况,兴宁镇采取社区管理模式,提供就业、就医、就学等均等化管理服务,确保其不受排斥、快速融入。
新的家园,融是关键。只有融入,方能安居和乐业。
“黄师傅,这个米,怎么卖?”
吃过午饭,福兴苑临街的一家副食店,八面山瑶族乡连坪村受灾安置户黎保平走进店里,店主黄永财连忙上前招呼。
今年58岁的黄永财是八面山瑶族乡大雁山村受灾安置户。去年7月,他家的住房被洪水冲毁,经营多年的副食店损失8万多元。今年1月,他领到福兴苑(一期)120平方米的新家钥匙,接着就租赁了临街门面,开办了副食店。
“还是要找一条生活路嘛!”黄永财说,他租赁的门面有67平方米,还免一年租金。随着受灾安置户搬迁入住的增多,副食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对于福兴苑的临街门面,我们作了硬性规定,即不对社会租赁,只租赁给受灾安置户。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出路。”焦雪强说。
白廊镇杨家坪村,灾后通组公路修复、河道修复等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当地受灾安置户欧阳名松从今年2月26日起就一直在以工代赈工程上开铲车,每天收入有250元—300元。“这些以工代赈工程,政府优先安排受灾安置户做事,我觉得很好。”他深有感触地说。
据白廊镇人大主席文志勇介绍,为了促进受灾安置户稳就业、谋发展,该镇联合资兴市人社局开展了就业帮扶,包括就业服务摸底,叉车、月嫂、农村工匠等实用技能培训等。同时,在各村以工代赈工程项目中,按照每一户受灾安置户安排一名劳动力进行就业帮扶,并联合郴州市人才集团举办了务工招聘会,全年将举办12场务工招聘会。
融入新家园,融入新生活。
截至目前,资兴市已开展免费就业培训40期;在集中安置点设立20个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岗位648个;集中安置点门面优先满足受灾群众创业需求,并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
灾后重建,安居梦圆。“兴宁速度”的民生刻度,刻进受灾群众的笑脸,刻进受灾群众的笑声。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