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中沛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沛光电”)的千级无尘车间里,智能化生产线上流动,每5秒就有一台智能手机完成整机组装。
2024年以来,随着中沛光电、英飞拓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北湖区,这个曾经以石墨、建材为主的传统工业区,正通过系列改革“关键招”,串起产业链“生态圈”,在光电产业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制度破冰筑巢引凤
“从去年9月签约,到今年2月初试投产,这样的北湖速度让我们安心扎根。”中沛光电项目负责人方升弟说道。中沛光电作为湘南光电产业园二期重点引进的“链主型”企业,在“新家”投产以来,已迅速实现多品种生产能力,其正在布局的第三个自动化车间,采用的全自动COG(芯片绑定)技术更是填补了郴州市空白。
这是北湖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缩影——通过“区级领导+服务专员”双保障机制,创新性实行“一企一策”原则,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指导,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的一站式服务。
同时,聚焦郴州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北湖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将光电显示产业作为工业突围的胜负手,创新构建了“顶格推进”工作机制,由党政主官亲自挂帅光电显示产业培塑专班,精心编制《北湖区光电显示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该区还出台了《北湖区(郴州经开区)光电显示产业培塑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该方案以湘南光电产业园为中心,联动郴州经开区其他片区,深入开展“建链 延链 补链 强链”工作,力争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
正是这样的改革力度和服务温度,让中沛光电得以迅速投产达效,成为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走进湘南光电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施工队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湘南光电产业园二期建设正跑出“加速度”,300亩产业预留地用"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为“电子元器件—显示器件—终端产品”产业链延伸备足空间。截至3月,该区已有30家光电企业投产,正在装修的2家。
链式变革聚势赋能
在深辉电子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由链主企业牵线引进的配套项目,将实现偏光片本地化供应,每片成本降低12%。在湘南光电产业园,链式招商策略正在发挥巨大作用。
北湖区创新“龙头牵引+靶向补链”双驱模式,以中沛光电和英飞拓为核心,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成创新共同体,成功吸引了深辉电子、华腾光电、弘宇精密、赛旺电子等多家企业加入光电产业联盟。
这些企业入驻,提升了整个园区的竞争力。
英飞拓作为全国安防5强企业,自2024年12月签约入驻以来,湘南光电产业园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通过线上专家图审、督促设计单位加快修改进度等措施,确保了项目能够顺利推进。预计今年7月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为园区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
这种以创新驱动、链式招商为手段,打造产业生态的做法,正成为北湖区光电产业集群崛起的关键。
“我们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在打造产业生态圈。”湘南国际物流园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彦波介绍,以产业园为圆心,半径5公里内聚集了20余家配套企业、8个研发中心。阿秒光学的激光蚀刻设备与中沛光电的显示面板产线形成技术闭环,这种协同创新让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8.6%。
创新是光电产业集群崛起的灵魂。北湖区积极构建"雁阵式"培育体系,引导区内光电显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光电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梯队初步成型。
该区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光电企业与湘南学院等高校开展技术攻关,借助郴江实验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痛点、研发难点,对企业创建各类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支持,“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产业文化“良性发展格局逐步完善。
2024年,北湖区培育光电显示企业29家,其中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申报省级创新平台4个,中毅达、阿秒光学等一批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
服务创新厚植沃土
弘宇精密遭遇技术攻关瓶颈时,项目服务专员连夜对接湘南学院专家团队,仅用两周时间,帮其破解了玻璃镀膜均匀性难题。
近年来,北湖区持续深化和优化园区管理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产业培塑行动方案和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物流开放、人才用工和招商引资等平台的建设,提升服务质效,确保企业能够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面对企业普遍反映的用工难题,北湖区打出“组合拳”,在街道、社区等地设置“湘南光电产业园企业招聘咨询点”,在公交车站台、城际大巴站投放招聘,2025年为光电产业园输送员工近800人。同时,通过推行“预审+并联”极简审批、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北湖区还注重加强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通过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供员工食堂、宿舍、公交专线等,让企业“拎包入住”,大大缩短了企业投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些深化改革举措的实施,正在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崛起的强大动力。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