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举措,恰似一场甘霖滋润经济土壤。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这组政策组合拳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既为企业纾困解难,又为民生筑牢底线,展现出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担当。
精准施策,为企业纾困激发内生动力。企业是就业的“蓄水池”,稳住企业就是稳住就业基本盘。此次政策聚焦企业痛点,打出“缓返补”组合拳: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提至50%。这种“减负”与“扩能”的良性转化,正是政策设计的精妙之处。某地跨境电商企业利用缓缴资金升级仓储系统,新增300个打包岗位。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道理:给企业松绑的手,最终托起的是千万家庭的生计。
民生兜底,织密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尤其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而言,就业稳定直接关系民生底线。政策通过发放扩岗补助、优化就业服务等措施,精准帮扶重点群体。例如,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按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扩岗补助,既缓解青年就业压力,又为企业补充新生力量。以工代赈模式则为农民工群体开辟了就近就业新渠道。国家发改委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开展以工代赈扩围促就业专项行动,预计将帮助31万名重点群体实现稳就业促增收。
制度创新,激活市场内生动力。不同于简单的资金补贴,此次政策更注重制度创新,通过机制设计激发市场活力。例如推行“免申即享”模式,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账户。在郴州,依托市政务大数据平台,系统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首批即为862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800万元,企业无需提交任何材料即可享受补贴。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支持。
政策落地,让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效果。为确保政策精准实施,各地创新执行机制,强化监督保障。郴州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在118个乡镇(街道)设立标准化就业服务站,将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等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累计服务城乡劳动者超3.2万人次。同时,《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从制度层面杜绝歧视性政策,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站在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19条稳就业政策从扩大稳岗贷款规模到提高社保返还比例,从缓缴社保费到发放扩岗补助,每一项举措都直击痛点,构建起“企业减负—岗位扩容—就业稳定—消费回暖”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更多企业将在减负后轻装上阵,更多劳动者将在岗位上实现价值。就业这棵民生之树,必将在政策沃土中扎根更深、枝叶更茂。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