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下读好书丨《沙洲的“小树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09-05 16:04:00

向阳而生,风雨中磨砺;璀璨如星,希望中奋进;超越自我,成长中熠熠生辉;不久的未来,他们一定能成为可作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一鸣从此始,相见青云端——这是《沙洲的“小树苗”》带给我的最初震撼,也是合卷之后依然回荡于心、催人奋进的精神鼓点。翻开书页,这部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琼华创作的纪实作品,以真挚而温暖的笔触呈现了二十六张稚嫩却坚定的笑脸——它们如同二十六束晨光,穿透纸背直抵心灵;二十六段扎根红土地的成长故事,宛若二十六道年轻而深沉的年轮,将信仰的基因、奋斗的底色与家国的情怀,深深镌刻进新时代的脉络之中。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为沙洲的一株“小树苗”,被“半条被子”的温暖轻轻包裹,被长征精神的号角久久激励,被瑶绣彩线中的文化记忆悄悄牵引,在这片精神高原上,重新寻找生长的方向、汲取向上的力量。

血脉燃信仰,青春铸誓言

读下去才明白,“向阳而生”不是浪漫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自觉。书中的朱锐将《丰碑》读成了光荣的入伍志愿;朱昕怡把传统的瑶绣绣成了对祖国山河的密语;朱琳洁则将香火龙冲天而起的那一瞬,读成了对先辈精神的接力与传承。对他们而言,红色基因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奔流在身体中的炽热血脉,日夜不息、澎湃向前,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输送进思想的根系、成长的枝干。合书自问:我的血脉中是否也流淌着这样滚烫的信仰?我的岗位能否也成为一株向光而生的树木?答案如春雨前的惊雷,在胸中隆隆作响,催促着我向上生长、向光而行、向人民靠拢。

风雨砺筋骨,泥泞见担当

深入品读,才体会出“风雨中磨砺”不是诗意的想象,而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锤炼。烈日炙烤着奈李园,孩子们猫身于果林间,一瓢一瓢浇水润土;虫害突袭了玉米地,孩子们蹲在垄沟间一只一只捉虫计数。留守的日子,是小手煮饭又洗衣的担当。没有撒娇的童年,让他们早早读懂了生活,于风雨中长成了坚韧的小树。困难没有打折他们的童年,反而把童年的半径拓展到整片大地。反思自我: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是否首先计较“风险系数”而非“人民需要”?面对改革深水区,是否优先权衡“个人得失”而非“长远价值”?沙洲的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担当,不是风停雨住后快步前行,而是暴风骤雨中站稳脚跟;奋斗,不是选择风和日丽,而是敢于在逆境中播种希望。那一刻,我仿佛听见自己骨骼拔节的声音——“咔嚓”作响,如春雷掠过山谷,又如新笋顶破冻土。

微光汇星河,平凡铸伟业

再读下去,愈发理解“璀璨如星”的背后,是无数微光的汇聚和照亮。作者王琼华历时两年多的跟踪采访,用脚步丈量沙洲的每一寸土地,用平实的文字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当地教师将思政课堂搬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美术素养在瑶绣彩线间流淌,匠心传承于扎染布帛间辉映,科技智慧在奈李枝田间闪光,数字活力在电商链条间奔涌,共富图景于沙洲沃土上绘就,幸福笑容在乡亲眉眼间绽放;汝城县将红色研学打造成“行走的课堂”,让非遗传承变为“活态的教材”。没有谁生来就是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光的坐标。这让我不禁反思:撰写材料时,能否不止于交差,而让文字更有温度和泥土的芬芳?开展调研时,能否不止于“打卡”,而让足迹更有深度且帮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答案在一次次的自我叩问中逐渐清晰——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独舞,而是一代人的合唱。我愿化作合唱中不跑调、不缺席的那一个声部,以微弱而坚定的音律,汇入新时代的滚滚洪流。

攀登无终境,超越向新生

读到最终章,更懂得“超越自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攀登。书中的孩子们将“图书角”拓展为“梦想空间站”,把“校园足球队”锻造成“民族团结啦啦队”,将“香火龙”拓展为“非遗时光机”,把“做糖花子”锻造成“甜蜜团结黏合剂”……他们不断打破昨天前进的天花板,一次次刷新着自己成长的刻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否也曾立下“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的决心?是否能在述职时先向群众交上“问题清单”而非“成绩报表”?沙洲的孩子们用他们稚嫩却坚定的笔迹写下最硬核的答案:成长,不是年龄的叠加,而是精神的拾级而上;超越,不是打败别人,而是不断战胜过去的自己。

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段话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沙洲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全国新时代少年的美好祝愿。

如今,当我再次轻轻合上这本书,二十六张面容已如星辰般镶嵌于心。我仿佛看见不远的将来,自己也能成长为一棵大树,树根深扎红色沃土,树枝向着民族复兴的天空伸展,树冠为百姓遮风挡雨。到那时,我会坚定而自豪地告诉更多的人:我曾被一本题为《沙洲的“小树苗”》的书籍深刻点亮,而今天的我,也愿成为那束照亮他人的光。待到他日春山可望、家国梦圆,我们必将于青云之处相逢一笑,看那曾经的小树苗,早已亭亭如盖,蔚然成林,撑起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推荐人朱卉婷系中共汝城县委办公室正科级干部)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张明
三审 | 李造雄

作者: 编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