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秋江流过的桂东县沤江镇秋里村,游客陆续返程,山村重归平静。
可7月中旬至8月下旬,秋里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避暑游客蜂拥而至,秋里村迎来最火爆的避暑季,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胡丁忙得团团转。
“你看,每天,群众这诉说,游客那困难,还有矛盾纠纷的调解,我都写在这个本子上。”
大到汽车剐蹭事件调处,小到垃圾何时进行清运,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本,记录着胡丁每日连轴转的工作。
“反正,就是一句话:零距离服务群众、实打实为民排忧。”胡丁接着说。
脚步为亲,“五有”连心。
桂东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诉说有人听、困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调、喜事有人贺”的“五有”工作法,努力构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商量好”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躬身听民意:诉说有人听
“电压在什么时段不稳?影响的范围有多大?您慢慢说,我们一起把具体情况弄清楚。”
在桂东县信访接待中心,县委书记蔡富强与反映用电问题的沤江镇群众胡剑锋相对而坐。胡剑锋说得具体,蔡富强记得认真。
这不是简单的接访,而是一场现场办公会。相关部门和沤江镇负责人被召集到场,共同研判问题根源,现场梳理堵点、明确节点、落实责任。
桂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带头下沉接访、主动约访,一线倾听群众声音,一线收集群众意见,一线协调解决问题,把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沉的是身子,听的是民意。
6月7日晚,寨前镇水湾村横山头组,一场“农家屋场会”持续了1个多小时。
“在会上,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一段通组公路被水冲毁,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水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俊清说。
8月10日,横山头组通组公路毁损段修复完成,村民个个高兴不已。
“为什么要召开‘农家屋场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倾听群众诉说。这项制度,我们已经坚持了四年。”黄俊清表示。
群众诉说开门听,群众诉说下访听,群众诉说接访听。
桂东县坚持开门听、下访听、接访听,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有地说、诉说有人听的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听了能管用”。
截至目前,今年全县领导干部下沉一线3788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35个。
细心解疑惑:困惑有人解
清泉镇赶集日,镇小广场上热闹非凡。镇纪委、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联合设立咨询台,面对面为群众解答茶园管理、老人出行等民生关切。
清泉镇创新推行“困惑有人解”机制,通过赶集日定点服务、农家夜话、屋场会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咨询服务活动50余场,为群众释疑解惑1000余人次。
上午10时许,在大塘镇易地搬迁中和安置点管委会,易地搬迁户黄庆军说有要事要找管委会领导。
接待黄庆军的是中和安置点管委会副主任、镇易地搬迁工作专干郭中熠。黄庆军此番前来,是想咨询易地搬迁政策。递上热茶,郭中熠跟黄庆军细心地讲解起来。
“之前,对政策不太了解。现在,晓得政策了,也想把政策利用好。”黄庆军说。
在大塘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郭卫中看来,设在安置小区的安置点管委会,家门口即可为易地搬迁户解疑释惑。另外,各村的片邻组、村务员、网格员,也能随时随地帮群众解答困惑。
解的是困惑,连的是感情。
桂东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公开县直部门和乡镇(村)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通过倾听解惑、宣传解惑、咨询解惑等方式,及时为群众解答困惑,理顺情绪,让群众做“政策明白人”。
在宣传解惑上,利用政府网站、宣传栏、“村村响”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的基础上,在重点时段、重大节日等关键节点开展政策集中宣传,方便群众了解和享受惠民政策,消除政策疑虑。
在咨询解惑上,组建政策法律服务工作群,“线上+线下”齐发力,帮助群众排解法律等困惑。今年初以来,全县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24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
用情纾民困:困难有人帮
民有所困,我有所帮。
今年春耕时节,桥头乡顺义村村民黄家茂因大病无法耕田,正在焦急时分,乡干部组织20余名党员前来帮忙,一天内完成5亩水田的秧苗抢插。
在桥头乡,通过深入践行“困难有人帮”机制,251名党员组建12支志愿服务队,采取“党员+网格员”结对模式,累计解决房屋修缮、道路修复等实际困难100余件。
困难有人帮,难事有人管,群众的“呼声”变为了“掌声”。
中和社区中洞组,长约1100余米的灌溉水渠修葺一新。可半年前,这条渠道却让全组村民愁得不行。
“之前,这条水渠损毁严重,渗水严重,给农田灌溉带来了不利影响。群众把困难反映上来后,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进行修复,保证了16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中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方鹏说。
困难结对帮,困难办事帮,困难互相帮,既用心,又用情。
全县机关单位3800多名党员干部,采取“机关+农村”“党员+网格员”的模式编入594个“一网治理”网格,全覆盖、零距离帮扶群众4.9万余户。
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岗位、学位、车位、床位、厕位、摊位”等实际问题和困难,为群众纾困,把实事办实。
结合移风易俗,倡导邻居、邻里、亲戚相互帮助,倡导群众之间互帮互助,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联调化干戈:矛盾有人调
前不久,安仁县务工人员张某在四都镇工地意外摔伤,张某与工地负责人多次协商未果。
四都镇迅速启动跨区域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安仁县安平镇组成调解组,经过近6小时耐心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四都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跨区域纠纷难点,通过联防联调机制整合资源、多元共治,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大塘镇春风村,漫山遍野的茶叶,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
去年10月,春风村一茶叶基地的产业路刚修好,当地57岁的村民郭师傅就找上了门,说产业路占了他家的山地。次日,郭师傅索性用竹子把产业路进出口挡住。
“这一挡,车子进不去,肥料也运不进,基地负责人急得不行。”春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继全记得很清楚。
针对该起矛盾纠纷,村干部第一时间找到老年村民,对土地具体归属进行了解。同时,镇村干部及时调出土地权属档案,反复进行核实,确认产业路未占用郭师傅家的山地。通过介入调解,该起矛盾纠纷很快得以化解。
小事不出村,春风尽拂春风村。
桂东县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突出“三调联动”“多元化解”优势作用,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村组,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婚恋纠纷、家庭纠纷、债务纠纷、劳资纠纷等重点,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党员、村务员的“人民群众矛盾调解员”作用,有效疏导群众情绪,及时进行有效调解。对错综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群众矛盾,组建专业调解专班进行调解。
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746起,调解成功731起,未发生一起“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新风润心田:喜事有人贺
“我们坚持传承‘第一军规’精神,积极践行‘好事让基层干部做、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做到喜事有人贺,推动党群心连心。”桂东县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和基层治理室主任陈林杰深有感触地说。
青山乡宋家村郭明亨老人过71岁寿辰时,村干部主动上门祝贺,并在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其举办简朴温馨的寿宴。
这场寿宴,没有铺张浪费,只有真情祝福,郭明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青山乡通过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六不六要”村规民约、建设新风大食堂等举措,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近三年,为群众节约资金60余万元。
喜事有人贺,贺出新风尚。
桂东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村支书点评”、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大力培育社会文明和谐新风尚。
喜事有人贺,贺出正能量。
沤江镇江山村,橱窗里的两张大红榜特别抢眼,一张为2025年江山村优秀学子光荣榜,一张为2025年江山村奖学爱心红榜。
“我们连续七年对考上大学、考上重点高中以及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的本村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营造了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江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利飞说。
江山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奖学助学基金全部由爱心村民捐赠。2024年至2025年,全村共奖励优秀学生100人,发放奖学金57700元。
考上大学有人贺,入伍参军有人贺,老人寿辰有人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向入伍参军、优秀学子、老人寿辰、添丁加口等送上贺礼18000余人次,奖励慰问金达60万元。
群众事无小事。
“躬身听、细心解、用情纾、联动调、暖心贺,面对面,心连心。通过探索推行‘五有’工作法,我们进一步走实走好群众路线,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让民生福祉充满温度。”桂东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张焱康表示。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朱俊铃
三审 | 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