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郴州答卷丨红色传承新答卷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09-15 22:55:53

编者按: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郴州,寄予郴州“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殷殷嘱托。近年来,郴州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产业转型突破升级、开放高地加速崛起、生态文明成效显著的蓬勃图景。即日起,由市委宣传部牵头,郴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社郴州分社、红网郴州站携手推出“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郴州答卷”系列报道,展现郴州在多方面的突破进展,讲述干部群众奋斗故事,见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600余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开展“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实践。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段段红色往事,如涓涓细流,润泽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历史,不忘来时路,不负先辈志,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实践中,汝城县芙蓉学校学生谭罗丹在日记中写道。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郴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底色,也带给这座城市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近年来,郴州牢记嘱托,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扎实推动红色教育,着力打造红色品牌,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郴州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红色资源“活”起来

嘉禾县广发镇楚江村,一座清代建筑(“红鹰社”革命活动旧址)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血与火的地下斗争。

“在这里,我们听‘红鹰社’成员的后代讲述了嘉禾解放前夕,‘红鹰社’在党的领导下抗‘三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

2024年7月,嘉禾县文物普查队负责人曾晓泉带队在广发镇楚江村发现该旧址时,当地村民李宇同激动地讲述着父亲李莎青(“红鹰社”创始人)的革命事迹,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当时,因年久失修,该旧址出现了瓦漏、椽腐、墙歪等现象。”曾晓泉记忆犹新地说。

为保护好这处新发现的红色文物点,嘉禾县委、县政府投入6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并布置了简单的复原陈列。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一批批参观者前来瞻仰。

保护红色资源,守住红色根脉。

郴州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作出批示,先后出台《郴州市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文件规划。

抓好归档规划,抓好保护修缮,抓好陈展提质,就是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地建设好。

“‘半条被子’的故事,即便讲一千次、讲一万次,我都会饱含深情。”“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朱淑华深情地说。她是徐解秀老人的第四代后人,她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4年1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擦亮沙洲村新时代红色地标的实施意见》,市财政设立支持沙洲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开始,每年1000万元,连续支持3年。

红色沙洲更红,湘南起义旧址群、苏仙区文昌宫革命遗址等革命遗址在精心保护中重焕光彩。

郴州对全市196处红色资源进行建档归档、定性定级,建设郴州市红色资源数据库,推出“郴州红色地图”。近五年,累计争取国保、省保专项资金共计3900余万元,实施了40余项红色资源修缮保护工程。

宜章县五岭镇邓家湾村,邓中夏故居陈展焕新,更加生动地展示邓中夏生平业绩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底蕴。

郴州大力推进红色场馆展陈提质升级,“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南起义旧址群——汝城会议旧址(朱家大院)等3处红色基地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汝城)旧址被列入全国第一类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名单。

红色基因“燃”起来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共产党所主张的苏维埃与红军,就是你们的出路!”

“他们那里只有少数人,我们这里有着千百万的工农群众。”

…………

1934年深秋,张贴在文明瑶族乡五一村的《出路在哪里》文告,犹如一声惊雷,唤起万千工农毅然决然跟着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

今年5月,在红色沙洲举行的汝城县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行业思政课大赛决赛中,文明瑶族乡干部陈寒鑫以《从一张文告到复兴大道》为题,深情讲述了长征时期《出路在哪里》文告,生动阐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深刻内涵,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这场决赛,185堂思政课赛完,《从一张文告到复兴大道》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从深化红色理论研究到加强红色精品创作,从丰富红色活动开展到加强红色元素宣推,红色基因“燃”起来。

近五年,郴州立项红色理论研究课题90余个,举办“半条被子的温暖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学术研讨会,编辑《彩虹耀沙洲——习近平考察郴州纪实》《中国共产党郴州历史(1921—1949)》等红色书籍资料。

这片红色土地,讲好红色故事,讲出绚丽春天。

“每一朵丁香花,都凝着一颗滚烫的蕊。”7月11日20时,郴州首部核工业主题沉浸式舞台剧《丁香花》在“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成功首演。

《丁香花》由郴州市委、市政府携手湖南省演艺集团精心创排,以711矿普通矿工的奋斗历史为蓝本,生动诠释了核工业建设者“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功勋铀矿精神。

狭窄而昏暗的矿洞,粉尘和汗水交织,矿工们佝偻着脊背艰难向前掘进……《丁香花》初芳乍现,观众们热泪盈眶。

“五十个秋雨打湿青石板,数不清多少回望穿山峦。”9月16日起,原创青春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正式落户市委党校沙洲分校沙洲大讲堂,即将开启常态化演出。

这部剧以青春为名,用音乐与诗意叩击心灵。在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的框架中,注入了年轻的血脉与张力,舞台不再沉重,却依然深情。

湘昆《半条被子》《热土沙洲》、大型民族歌剧《陈家大屋》、湘剧《欧阳海》《夜宿梨山》、大型现代花鼓戏剧《朱德在安仁》、图书《籍贯711》《沙洲的“小树苗”》……一批批具有郴州特色、时代烙印的红色文艺精品力作相继推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今年6月,《沙洲的“小树苗”》新书首发式在市委党校沙洲分校举行。作者王琼华在现场深情分享创作故事:“自2020年起,我多次走进沙洲瑶族村,记录这群孩子在红色熏陶中如何茁壮成长。”

“红色故事”广泛讲、“红色理论”系统讲、“红色作品”鲜活讲、“红色精神”专题讲、“红色戏剧”深情讲,营造了红色天天见、红色进万家的浓厚氛围。

郴州市2025年“续写‘半条被子’时代新篇”思政课推选展示活动,持续半年时间,全域组织发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功能;

在郴州技师学院,“五老”进校园宣讲党史,向师生讲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党史国史,讴歌陈树湘“断肠明志”、狼牙山五壮士、火烧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在汝城,“半条被子”故事宣讲团走进中国民航局、中铁建、中山大学等省外机关、企业、学校等开展宣讲活动100多场,足迹遍布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省市。

在桂东,五福青语宣讲团走进“第一军规”广场,向群众和游客宣讲“第一军规”的内涵及其对新时代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红色优势“强”起来

红色传承耀心间,红色党课砺担当。

今年6月5日下午,郴州市委党校求是讲堂,话剧党课《五岭逶迤》精彩展演。

《五岭逶迤》话剧党课分为“斗争”“追寻”“运筹”“相认”“家风”“时空对话”六个剧目,采取话剧表演的形式,演绎邓中夏、欧阳毅、邓华、曾志、黄克诚等郴州籍红色人物的革命故事。

“该剧由学员扮演郴州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让学员成为党课活动的主体,‘身临其境’感悟信仰力量、锤炼初心使命。”郴州市委党校有关负责人表示。

把讲台搬上舞台,这是郴州办好红色教育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

“懵懂携梦而来,踌躇满志而归。”这是郴州市拥军小学教师巫娑娑参加市委党校沙洲分校教育培训的真实感悟。

巫娑娑把感悟写进了《沙洲日记》:“红色沙洲,奋斗不止。这一次的学习之旅已然结束,但是传承、践行红色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21年9月,郴州市委党校沙洲分校正式开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学员4.94万人次。

办好红色教育,发挥红色优势。

郴州创新打造音乐思政课《温暖》《“不朽的功勋——从金银寨到金银滩”》、话剧党课《五岭逶迤》,制作红色专题片、微党课等220多个。

郴州还将红色教育精品课纳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电教片学习内容,编撰《郴州红色故事》《郴州红色人物》《郴州红色遗址》三本学习手册,并发放到全市每一个基层党支部。

与此同时,郴州统筹抓好全市中小学校红色教育工作,将红色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内容,编写《郴州市中小学生红色教育读本》,连续4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红色教育“开学第一课”。

红色研学、红色旅游,放大红色优势,渲染“红得耀眼”。

蓝天白云下,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广场,百余名学生共同庄严宣誓,青春之声回荡上空。

这是桂东县沤江第一完全小学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学生们走进“第一军规”颁布地,重温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争当时代新人。

据沙田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扶亚鹏介绍,去年,该镇接待参观研学团队超2000批次,44万人次在此重温“听党指挥、秋毫未犯”的铁律初心。

郴州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湘南起义纪念馆、“第一军规”颁布地、黄克诚故居等18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纳入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目录名单,遴选确定邓华故居、“第一军规”颁布地等11个市级以上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营)地,精心打造4条“学习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红色研学经典线路。

郴州明确,从今年开始,每年组织近8万名中学生参与红色研学活动。今年4月23日,以汝城为试点,“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活动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中小学生到沙洲等红色研学基地开展研学30多万人次。

王府井遇见“郴州红”。

北京王府井大街,郴州文旅资源产品(北京)市场对接会举行。赴一场红色郴州之旅,郴州最诚挚的邀约,得到北京文旅行业最热烈的回应。

郴州科学编制红色初心之旅、“核工精神 时代荣光”之旅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优质红色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串珠成链,联动发展,并在北京、深圳等地发布。郴州、龙岩、赣州、遵义等长征沿线14个市州联合成立中央红军长征沿线城市红色旅游联盟工作小组,签订《红色旅游联盟协议书》。

加强红色旅游项目推介,红色沙洲文旅特色产业示范区、711时光小镇等项目纳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十大标志性项目重点推进,市重点红色景点景区被纳入“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精品旅游线路,“沙洲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从红色沙田到绿色沙田,从《陈家大屋》到《丁香花》……在郴州遇见你——最美的红色,暖暖的幸福,汹涌而起。

青山为印,岁月为证。

在红色基因滋养下的这片热土,红色精神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赶考路。

策划: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郴州日报社、郴州市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社郴州分社、红网郴州站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黄华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红军 谢韬 编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