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郴州市北湖区燕泉街道香花路社区一家养老机构对外发放了300张试餐券。机构内的长者食堂食谱由高级营养师专门搭配,七天不重样,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前来体验。(9月25日《郴州日报》)
这热闹的场景,正是北湖区以长者食堂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让辖区老年人享受便捷、安心养老服务的生动缩影。
对老年人而言,“吃饭”背后藏着对陪伴与尊重的渴望,远不止于单纯的温饱。如今不少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独自做饭时“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没胃口”,吃饭成了一件孤独的事。北湖区的长者食堂恰好填补了这份空缺:在热气腾腾的饭菜前,老人们能和老邻居唠唠家常;食堂工作人员一句“张阿姨,今天有你爱吃的南瓜”的问候,也能让老人感受到被记挂的温暖。食堂还拓展了休闲功能,老人们饭后可以一起开展学习娱乐活动。这份“有人情味的陪伴”,让老人们心里踏实又温暖。
近年来,长者食堂成了养老服务的“香饽饽”,可不少地方办着办着就没了下文——要么是公益补贴扛不住成本,要么是市场化运营丢了惠民的初心。今年初以来,北湖区探索“社区+物业+市场主体”三方联动模式,既守住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底色,又让长者食堂服务能长久延续。长者食堂能否长久持续开办,需要多方各司其职:社区让食堂融入居民生活,让老人觉得“这是自家门口的地方”;物业配合日常管理,引入适老服务;市场主体负责运营,严格把控食材质量与安全,保证饭菜新鲜可口;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人,政府每餐给予2到4元的用餐补贴,让老年人享受到经济实惠。
如今,北湖区22家长者食堂已覆盖18个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渐形成。关爱老年人无需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像北湖区这样,从“一顿热饭”这样的小事发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被重视、被照顾、被陪伴”,才是养老服务最该有的模样。期待更多地方能跟着学、用心做,让更多老年人晚年不仅吃得好,还过得甜。
一审 | 张倩佳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