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沉”下去 幸福“涨”上来 ——郴州市文明进小区活动激扬城市文明新风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09-29 17:17:03

“我家小狗‘巧克力’平时很乖,就是有时候看见小朋友太兴奋,爱往前冲。今天学了这牵绳五步法,我可是有法宝管住它啦!”9月29日,苏仙区白鹿洞街道兴嘉悦湖山小区广场上,一位牵着泰迪犬的阿姨刚在文明养宠咨询台上完微课堂,笑意盈盈。在她身边,各式各样的萌宠在主人的带领下,几乎成了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特邀嘉宾”。

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宠物聚会,而是郴州市“文明进小区 有礼‘邻’距离”系列活动的第四场,主题正是“爱宠在手 规矩要守”。市公安局的民警带来的不是生硬的条例解读,而是如何安全牵绳、如何办理犬证、如何及时清理粪便等实操指南;宠物医生现场设摊,提供简单的义诊和养护咨询;而最有趣的莫过于文明养宠知识抢答,大人小孩争相举手,在欢声笑语中把文明规范记了个牢。

从《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讲,到七夕倡导文明旅游,再到移风易俗弘扬新风,直至眼前这场充满烟火气的文明养宠活动……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一场场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活动,如同一次次精心烹制的“文明大餐”,被直接送到了郴州市民的家门口。这顿“大餐”不玩虚的,主打一个实惠与对味,让文明城市从宏大的叙事,化作了可知可感的邻里日常和贴心服务。

有形有物,文明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服务

过去,文明建设有时会给人一种飘在天上的感觉,规矩多、概念抽象,就像在“开大会”。

如何让文明落地,变得有形有物、触手可及?郴州的秘诀,是把它巧妙地打包进一次免费的理发、一次专业的义诊、一次靠谱的家电维修里,用送上门的实惠,架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您瞧,8月18日17时30分,北湖区燕泉街道盈丰国际小区的文明实践集市刚开张,各个摊位前就围满了人。义诊区的医生一边给老人测血压,一边轻声叮嘱着“平时要少盐少油”;义剪区里,老师傅手艺娴熟,不一会儿就剪出一个清爽利落的发型,等候的居民顺便就把《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里关于邻里和睦的条款听进了心里;法律咨询台前,志愿者正耐心解答着一位阿姨关于物业费的疑问……而一旁的文明填空、拼图郴州游戏区,孩子们在嬉笑玩闹中,把文明养宠、垃圾分类的知识记得比课本还牢。

“这活动实在!我家这个烧水壶坏了正愁没地方修,没想到在楼下就解决了。志愿者一边修一边还跟我讲《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才是咱老百姓需要的文明嘛,这样的活动举办一次我来一次!”刚修好家电的刘大爷站在摊位前,笑得合不拢嘴。这种“服务+政策”的模式,立竿见影。居民在享受实实在在便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文明理念的熏陶。

而当一个温暖的夜晚步入高潮,一场更具仪式感的交接——传递流动文明旗,则让文明的接力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当盈丰国际小区党支部书记黄永雄将旗帜交到苏仙区王仙岭街道苏园翰庭小区党支部书记曹三明手中时,这面旗帜的传递,象征着文明接力棒的延续,更是一种“我们小区也能办好”的公开承诺,激励着每个小区都成为文明创建的主角。它鼓励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将陌邻转化为睦邻,从而接力推广文明治理模式。

这些背后,正是郴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动体现:以服务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文明的触角,便延伸到了城市的“最小单位”。

有声有色,文明从被动接受到共建共享

如果说文明实践集市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那么随之而来的主题晚会,则点燃了大家的情感共鸣。在这里,文明不再是需要被教育的规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造、乐在其中的精彩生活。

“以前下午雷打不动要搓几圈麻将,现在好了,老姐妹们约着到小区排练舞蹈了。音乐一响,啥烦恼都没了,比坐着打牌健康多了!”苏园翰庭小区的陈大妈,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活动的巨大吸引力。

牌桌为何冷清?因为舞台更有魅力。

晚会打破“政府主导、群众观看”的传统模式,构建起“专业院团+居民群众+好人典型”的多元参与格局:当湖南省昆剧团的艺术家们带来《西游记・借扇》《扈家庄》等非遗剧目,当小区居民自编自演的《彩带龙》舞动出蓬勃朝气,当幽默又发人深省的小品《文明东道主》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谁还愿意只做一名旁观者呢?

动人的变化,还发生在那些由邻居们共同完成的节目里。在第三场“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活动中,一群原本并不熟悉的居民为了朗诵好《移风易俗倡议书》,一次次地利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排练。

“之前楼上楼下见面顶多点个头,现在为了念好每一句,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讨论,饭后还约着一块练习,交流多了,关系就融洽了。”一位参与朗诵的阿姨感慨道。舞台,这个小小的公共空间,成了打破现代邻里隔阂的“破冰船”。

而真正让文明完成内心植入、直抵人心的,是郴州好人故事宣讲团的深情讲述。当“9000份爱心盒饭温暖抗疫一线”的郴州好人封雅林的故事被娓娓道来,当二十余年不离不弃照顾渐冻人丈夫的“湖南好人”杨腾珍的事迹呈现在眼前,台下悄然无声,许多观众的眼眶湿润了。

这些身边好人的平凡伟大,拥有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它让榜样不再遥远,让高尚变得可学可信。这种基于真实的情感冲击,远胜于任何枯燥的说教,它如春风化雨,引导居民从故事的感动者,转变为文明的践行者。

有章有法,文明从一时热度到常态长效

“活动会不会办几场就停?”活动启动初期,不少居民有这样的担忧。但翻开活动方案和调度会、推进会记录,一套“系统谋划+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给出了清晰答案。

从组织架构看,活动构建了“三级联动”体系: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创提办为主办单位,负责总体调度、方案审定和媒体宣传;湖南省昆剧团、市歌舞剧团、市好人协会、两区文明办为承办单位,市好人协会具体牵头每场活动方案制定,剧团负责文艺节目,两区文明办对接小区、协调场地;11个市直单位按主题分工,如市人大、市司法局负责文明条例、市文旅广体局负责文明旅游、市公安局负责文明养宠、市交警支队牵头文明出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主导环境卫生等,专业力量确保活动不走过场。

从推进节奏看,活动按“每月2场、共10场”的频次常态化开展,8月至12月依次聚焦文明条例、文明旅游、移风易俗等10个主题,覆盖北湖区、苏仙区10个重点小区,明年计划增至50场,实现和美小区全覆盖。同时,活动融入和美小区建设整体规划,依托《郴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通过物业红黑榜倒逼服务提升,开通维修基金“绿色通道”保障小区设施维护需求。你看,小区里新增的充电桩、平整的道路、活跃的“三长”,成为了接得住、跑得远的“跑道”。

从风险防控到细节落实,制度保障贯穿全程:每场活动前制定安全预案,为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坚持简约俭朴原则,活动经费多用于便民服务和物料制作;市文明办在每场活动前下沉调研,活动后收集居民反馈,及时优化流程——如第一场活动后,根据居民建议,将“文明游戏大闯关”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25分钟,让更多人参与。

可感可及,文明从文明创建到文明建设

衡量这场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活动现场有多热闹,而在于散场之后,邻里间的关系是否更热络了。可喜的是,在郴州的多个小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兴嘉悦湖山小区,养宠的居民们见面多了份心照不宣的默契:手里的牵引绳握得更紧了,随身携带的卫生纸和垃圾袋成了标配。“以前看到没牵绳的大狗心里直打怵,现在大伙儿都自觉,遛弯儿安心多了!”一位带孩子的奶奶感触颇深。这背后,是第四场活动中民警的实操教学和知识普及在起作用。

同样,垃圾分类投放更准确了,楼道里堆放的杂物消失了,车辆停放更有序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规矩,恰恰体现出了活动的深层价值:文明从集中创建的攻坚任务,变成了居民日常的生活习惯。

这种转变,源于活动以民为本的设计理念。活动主题紧扣居民关切,如针对养犬纠纷设文明养宠专场,针对交通拥堵设文明出行专场,针对垃圾分类设环境靠大家专场;服务内容贴合居民需求,义诊、义剪、家电维修等刚需服务每场必设,甚至根据季节调整——11月健康生活专场将增加冬季养生咨询;互动环节尊重居民意愿,如第四场活动中,根据养犬居民建议,增设犬证办理、疫苗接种便民点,当天为30余只宠物办理犬证。

文明的可感可及,更体现在邻里关系的变化中。活动前,不少小区居民同住一栋楼相见不相识。活动后,邻里对对碰、闲置物品交换等环节,让陌生邻里成了朋友。盈丰国际小区的邻里互助角,就是居民自发设立的——大家把备用钥匙、常用工具放在这里,方便彼此借用。“现在谁家有事,在小区微信群里说一声,总有邻居帮忙。”小区居民李女士说。曾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病,在这里被“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所治愈。

当文明成为邻里间的一次援手、一场欢笑、一份共同的守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更加宜居、和谐、温暖的郴州,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社会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绵绵温情。这场关于文明的幸福接力,正在林邑大地上,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一审 | 张倩佳 见习编辑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肖勇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祉含 编辑:张倩佳 见习编辑 余丞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