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非遗遇上青春创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湘南幼专”)的大布江拼布绣产学研融合工作室里,一群大学生正以针线与电商、课程与创意为媒,将千年非遗技艺转化为创新创业的“金钥匙”。
“第二课堂”的手工体验,到跨学科的电商项目;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湘南幼专正以“非遗+教育+产业”的创新模式,为传统技艺注入青春活力,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学生创业赛道。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拼布绣,更要让他们成为非遗的传播者和创业者。”湘南幼专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谢耀华说。2023年,学校将省级非遗项目大布江拼布绣引入校园,以第二课堂形式每周开设两次课程,邀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娟亲自授课。
“第一次接触拼布绣,我就被那些五彩的布片和精巧的针法深深吸引。”学生胡伊回忆道,“何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将碎布拼成图案,让我意识到这传统的技艺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着项目深入推进,2025年5月,在学校支持下,学前教育学院与何娟合作成立郴州首个高校省级非遗传承工作室,拟将拼布绣正式纳入手工课程体系,构建起“理论+实践+创业”三维培养模式。“学生在课堂学针法技艺、在工坊完成作品创作、在创业项目中实现价值转化,”谢耀华介绍,“目前正在形成‘技艺传承—产品研发—市场运营’的全链条机制。”
“手工产品成本高、耗时长,在工业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何娟的这句话点醒了团队。最初,学生尝试制作拼布装饰画、服饰配件等实物产品,但定价不低的手工作品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经创业导师团队研讨,项目方向果断从“卖产品”转向“卖知识”,开辟“线上课程+材料包”的新路径。
“我们不是教学生‘打工’,而是帮她们‘当老板’。”何娟透露,2025年9月,工作室从40余名报名的学生中筛选出5名骨干,资助其开设线上网店,探索“非遗+电商”创业路径,胡伊正是其中之一。
“转型做课程后,我们开始从使用者角度思考问题。”胡伊分享,“和团队一起录制教学视频,设计适合新手的材料包,把复杂图案分解成简单步骤。”学生团队打造的“布艺薪火”项目以拼布绣技艺为核心,开发系列线上课程,涵盖基础针法、图案设计等内容,并配套销售标准化材料包。“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和供应链支持,学生负责运营和客服,利润按比例分成,我们还支付工资。”
除了电商创业外,工作室还将非遗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与郴州多所小学、幼儿园合作计划开设第二课堂非遗课程项目,由工作室培养的学生担任授课老师。“每人负责3—5所学校,既传播文化,又锻炼教学管理能力。”
“毕业后我想创办自己的非遗工作室,”胡伊充满期待地说,“在湘南幼专的这段经历,让我掌握了技艺、学会了经营,更找到了专业与创业结合的道路。我希望能设计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非遗产品,带动更多同龄人加入传承行列。”
更有长远规划是打造非遗研学旅行基地。“我们将引入剪纸、陶艺等郴州本土非遗项目,未来将建成集教学、体验、研发于一体的研学平台,”谢耀华表示,“基地将结合郴州红色旅游规划,开发非遗主题研学路线和课程,让学生既成为文化传承者,又是旅游产品设计师。”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