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的喧嚣还未完全从莽山散去,瑶溪谷里的瑶咖咖啡店里,曹诚伟送走了最后一波游客,正准备盘点连日火爆的生意,一个快递包裹悄然送到了他的手中。
打开层层包装,是几盒设计雅致的月饼,附着一张便签:“曹先生,瑶咖一晤,印象深刻。将千年瑶韵融入一杯现代咖啡,此中情怀与智慧,令我叹服。每思及此,尤感文化传承之美。区区月饼,聊表敬意。祝好,旻熹。”
字迹洒脱,语气真诚。曹诚伟捧着那张纸,思绪被拉回到几天前那个阳光正好的下午。
那天,瑶咖座无虚席。靠窗的位置,一位穿着简约但气度不凡的客人独自坐着,面前是一杯拿铁。他品得很慢,目光不时掠过墙上挂着的瑶锦、角落里陈列的瑶族银饰,最后落在窗外潺潺的水流和远处苍翠的群山之上。
曹诚伟正忙着为客人点单,并未特别留意。直到午后人流稍歇,那位客人主动走了过来。
“老板,你这咖啡店很有意思。”他开口,声音温和,带着一种经年累月与人打交道沉淀下来的从容,“我尝过很多地方的咖啡,但将民族传统风味做得如此自然而不突兀,是头一次。”
“您过奖了,”曹诚伟笑着擦手,“只是觉得我们瑶山的好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咖啡是世界语言,用它来做载体,或许是个法子。”
“不是或许,是绝对。”客人肯定道,递过名片,“我叫旻熹,在东南亚做些贸易。”
两人这一聊,便是许久。旻熹并非普通的游客,他走过很多地方,对文化如何在现代商业中保持生命力并焕发新彩,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赞赏曹诚伟没有将瑶族元素作为生硬的标签,而是真正融入了产品的风味与店铺的灵魂里。
“很多所谓的‘文化主题’店铺,只是堆砌符号,内在是空的。”旻熹手指轻点桌面,“但你这里,我能闻到山野的清香,听到溪水的声音,甚至……感觉到一种不疾不徐的生活态度。这在今天,非常珍贵。”
曹诚伟向这位知音敞开心扉。“文化不是化石,它得活在当下,被人使用、感受,才有生命力。”曹诚伟感慨道,“我只是搭了一座桥,希望人们通过一杯咖啡,对瑶族的文化多一分了解和亲近。”
旻熹频频点头,深以为然:“你这杯咖啡,做的正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交流。比许多大张旗鼓的宣传,更有力量。”
夕阳西下,南花溪泛起金光。旻熹起身告辞,临走前,他紧紧握住曹诚伟的手:“曹老板,你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保持这份初心,必有所成。”
曹诚伟收回思绪,打开一盒月饼,拿起一块轻轻咬下,内馅是陈皮红豆沙,甜而不腻,带着一丝淡淡的陈香,口感层次丰富而独特,与他喝过的任何一款咖啡似乎都能奇妙地搭配。他立刻给旻熹发去了感谢信息,并拍下了月饼与咖啡相伴的照片。
旻熹很快回复,语气一如那日午后般温和:“曹老板喜欢就好。好的东西,总能找到共鸣。期待下次回国,再品瑶咖。”
放下手机,曹诚伟看着窗外月色下的瑶溪谷,内心一片温润。他明白,旻熹寄来的不仅仅是一份应节的点心,更是一份来自远方的、沉甸甸的认同与勉励。这份通过一杯咖啡结下的情谊,跨越山海,让坚守在莽山深处的他,更加笃定了前行的方向。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张明
三审 |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