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桂阳县樟市镇的晚稻进入收割旺季,稻谷收割后秸秆粉碎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将秸秆粉碎,均匀铺洒在田地上为农田增添“营养”,为下一季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樟市镇作为桂阳县粮食主产区,晚稻种植面积达3.56万亩。过去,处理大量秸秆曾是难题,露天焚烧导致浓烟弥漫,既污染环境又存在火灾隐患。为扭转这一局面,今年樟市镇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引导农户从“一烧了之”向“点草成金”转变。
推广之初,部分农户心存顾虑。为此,樟市镇打出“组合拳”: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镇村干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细算“生态账”和“经济账”,讲解秸秆还田在增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方面的长远效益;另一方面落实政策扶持,通过农机补贴、组织专业农机服务队等方式,降低农户操作成本。
在樟市村作业现场,农机手张师傅介绍:“粉碎后的秸秆像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腐烂后就是天然有机肥,可以给土地‘加餐’。”见到实效后,农户们的观念也从“要我还田”转变为“我要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已成为当地秋收后的新常态。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刘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