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三湘产业升级。湖南秉承“天人合一”思想,将农耕文明与产业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打破单一产业链模式,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战略,形成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格局。南县的稻虾共生模式、茶陵柑橘酿成果酒,安化黑茶产业链延伸至茶旅融合,这种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升级为“卖体验”的跃迁,印证了产业链增值的“魔法效应”,促使湖南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数万亿元大关。
智赋湘农激活动能。湖南通过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了田间地头长出“智慧大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建设智慧育秧工厂,实现调温调湿全自动化,配套虾蟹交易中心与溯源体系,给传统农业装上北斗导航,“良种+良田+良机+良法”四维融合的创新实践,实现杂交水稻常年生产良种8000万公斤。通过科技机械手段,让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隆平高科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在环洞庭湖区推广,全省持续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让星城硅谷的智慧光芒照亮三湘沃野。
绿染洞庭示范引领。在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湖南省以洞庭湖流域为重点,创新“守护一江碧水”生态承诺的路径。南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等八大工程,成为湖南省唯一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区,“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的立体生态模式在湘西遍地开花。全省新植油茶林既固碳又富民,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7年负增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逐年递增,绘就“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的双赢画卷,彰显了生态优先的湖南解法。
站在“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交汇点,这片承载着“杂交水稻”基因和“敢为天下先”湖湘精神的热土,将以制度创新点燃火种,以产业发展培育硕果,以科技赋能点亮星光,以绿色发展滋养沃土,继续谱写新时代“湖广熟,天下足”的华美乐章,为全国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方案”。
来源:安化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刘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