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芙蓉国里文脉长:湖湘精神的传承密码与时代回响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10-21 22:21:01

“芙蓉国”,这一浸润着诗意与豪情的称谓,早已超越地理范畴,成为湖南文化精神的象征。从湘江之畔的屈子求索,到岳麓书院的千年弦歌;从近代变革的铁血荣光,到当代发展的铿锵步履,这片土地始终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书写着不朽篇章。今日之芙蓉国,既延续着文脉传承的千年根脉,更以精神为炬,照亮着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

湖湘精神的底色,是 “心怀天下” 的担当与 “忧国忧民” 的赤诚。这种精神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深植于三湘四水的文化土壤。战国时期,屈原流放沅湘,却始终心系家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喟叹,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南宋时期,胡宏、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倡导 “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让担当精神成为湖湘学子的价值追求。近代以来,这种担当更是化作救亡图存的实际行动: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决绝,黄兴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的豪迈,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志向,一代代湖湘儿女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浇灌理想,让 “心忧天下” 成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基因。

湖湘精神的活力,在于 “敢为人先” 的勇气与 “百折不挠” 的韧劲。湖南人素来以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著称,这种精神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尤为凸显。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左宗棠突破传统桎梏,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中,黄兴主导黄花岗起义,虽屡败屡战,却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为推翻帝制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不顾质疑,在田间地头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杂交水稻,用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的奇迹,诠释了执着坚守的力量;新时代,湖南科研工作者敢闯 “无人区”,在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让 “湖南智造” 惊艳世界。这种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让芙蓉国在时代变革中始终走在前列,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湖湘精神的当代实践,是 “守正创新” 的智慧与 “惠及民生” 的初心。文化传承上,湖南既守护文化根脉,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岳麓书院数字化保护让千年典籍 “活起来”,游客通过 VR 技术便可沉浸式感受书院的历史底蕴;湘剧、祁剧等传统戏曲融入现代剧情与舞台技术,在保留艺术精髓的同时吸引年轻观众;“非遗进校园、进社区” 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湖湘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发展实践中,湖南始终以民生福祉为导向,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成果:湘西十八洞村以 “精准扶贫” 为抓手,从 “穷山恶水” 变身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长沙以 “城市更新” 为契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共赢,让区域发展更具活力,让 “经世致用” 的传统智慧在当代民生改善中落地生根。

湖湘精神的未来,在于 “开放包容” 的格局与 “继往开来” 的担当。今日之湖南,不再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内陆省份,而是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局的开放高地。湘欧快线连接亚欧,让湖南制造走向世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线密布,成为中部地区联通全球的空中枢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打造 “中国 V 谷”,让湖湘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影响力倍增。同时,湖南始终坚守精神底色,将湖湘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发展实践: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在生态保护中守护绿水青山,在文化传承中凝聚民族自信,在民生改善中践行初心使命。

“芙蓉国里尽朝晖”,这既是对湖南过往辉煌的写照,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湖湘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的力量,它在传承中积淀,在创新中生长,在实践中升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芙蓉国正以精神为帆、以实干为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破浪前行。相信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的土地,必将继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让湖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 “芙蓉国” 的美名传遍四海、永载史册。

来源:祁东网信

一审 | 龙琦钰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刘红亮

作者:涂琼 编辑:龙琦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