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苏仙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团苏仙区委”)聚焦新兴领域青年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奏响“精准覆盖、多维育才、价值反哺”三部曲,有效激发快递小哥、创业青年、网络主播等新兴群体的青春力量,走出了一条共青团与新兴领域青年“双向奔赴”的新路径,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奏响精准覆盖“前奏曲”,筑牢青春堡垒
“组织随着青年建,服务跟着青年走。”是团苏仙区委在推进新兴领域团的建设“两个覆盖”工作中一直秉持的理念。
“我们与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企业注册与社会组织备案时就同步采集青年信息、推送建团政策,确保工作底数清、目标明、责任实。”团苏仙区委负责人介绍,通过“线上联系+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团干部深入到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详细了解实际运营情况、团员数量及团组织建设等信息,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建团,确保组织覆盖有形有效。
同时,创新实施“四色预警”动态管理机制,对示范点团组织标注蓝色加强沟通,对已建团组织标注绿色常态化管理,对筹建中企业标注黄色重点督导,对暂未达标企业标注红色动态跟踪,形成团青聚集“热力图”,真正让每一个团组织都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目前,苏仙区已建立新经济组织领域团组织138个,新社会组织领域团组织8个,实现辖区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互联网企业100强团组织全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团建覆盖率达74%,重点组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团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显著提升。
奏响多维育才“进行曲”,助力青年成长
“团组织就像一位可靠的‘创业合伙人’,陪我们走好创业路上的每一步。”“00后”青年黄善杰感慨道。今年10月,在团苏仙区委的帮助下,他创立的紫润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驻郴州技师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享受到了从租金减免、事务代理到培训指导的一站式服务,还参与了创业基地的运营管理。
黄善杰的经历仅是团苏仙区委深耕新兴领域、竭诚服务青年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团苏仙区委聚焦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从需求摸底、技能培训、拓展渠道等方面多点发力,为青年成长搭建阶梯。聚焦需求导向,开展“新兴青年群体大走访”行动,主动深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与青年同坐一条板凳、共聊一个话题,收集意见建议,提供靶向服务;主动送课上门,深入实施“领头雁”计划和“青春头羊”培育工程,累计开展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60余场,助力新兴青年突破成长瓶颈;创新选任机制,选拔湖南春天环保建材有限公司青年代表王金泉担任团苏仙区委兼职副书记,让优秀一线青年成为团的工作骨干。
“兼职副书记的这个身份让我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也让我和这座城市的连接更深了。”王金泉说,这既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奏响反哺社会“协奏曲”,释放青春能量
今年8月,在暑期大学生“返家乡”总结交流会上,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樊晓龙向参与家乡实践的72名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团组织一直为我们青年创业者搭建平台、组织活动,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有方向、有支撑,现在,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青年走好前行之路。”樊晓龙说。
个人的力量是微光,组织起来就是星河。团苏仙区委积极引导新兴领域青年深度参与区域发展,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担当。组织开展“与国旗同框”主题活动,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青年在国旗下宣誓、合影,用仪式感凝聚青春认同,激发“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筑梦计划”“暖蜂行动”等活动成效显著,不少新兴青年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外卖小哥唐敬缘利用走街串巷的工作之便,清理楼道杂物、上报安全隐患,俨然成了社区里的“爱心先锋”;辖区内青年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围绕乡村振兴、防汛抗旱、爱心助学等方面捐赠物资价值超30万元,展现了新时代苏仙青年的责任担当。
新兴领域是青年集聚的新阵地,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团苏仙区委通过奏响“三部曲”,推动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团结带领广大新兴领域青年为苏仙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一审 | 龙琦钰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