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网评丨把理论宣讲的“话筒”交给群众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11-19 21:59:09

近日,北湖区一场理论微宣讲决赛引人注目,评审席上,环卫工人、小区保安与创业者、摄影师并排而坐,他们手握评分表,以“是否听得懂、是否愿意传播”为标准,为台上宣讲者的表现打分。此举打破常规,将评审权交到基层群众手中,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理论传播规律的一次回归。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先请群众来做最终的“阅卷人”。

理论宣讲的生命力,终究要由传播效果来检验。一些地方理论宣传之所以效果不彰,问题往往出在“自说自话”,内容脱离实际,语言曲高和寡,导致群众“听不懂、不愿听、记不住”。北湖区从大众中招募评委,并设置“内容听懂度”“心动指数”等贴近群众的评价维度,正是对宣讲实效的一次精准校准。来自一线的环卫工人、保安,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视角,恰恰是检验理论是否“接地气”最直接的标尺。

在宣讲形式上,本次决赛也呈现了一场“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无论是“老支书”用情景剧演绎法治案例,还是“00后”教师以访谈探讨教育初心,抑或是“新农人”讲述稻田里的奋斗故事,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宣讲者,都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可知可感的身边叙事。理论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为了可感可触的生活智慧,自然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更值得赞赏的是,活动并未止步于一场比赛。通过组建“基层理论宣讲人才库”,一批优秀宣讲员将持证上岗,深入社区、工厂和田间地头。这不仅拓展了理论的覆盖广度,更构建了一种“双向滋养”的良性循环,群众在聆听中理解政策,宣讲员在互动反馈中优化表达。理论传播由此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转向了“你评我讲”的双向互动,这正是“声入人心”的关键所在。

理论的活力源于实践,其魅力根植于群众。让基层劳动者坐上评委席,是以行动宣告,人民群众不仅是理论宣讲的接受者,更是评判者与共创者。期待更多地方能放下“身段”,创新机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的土壤中生根开花。唯有如此,理论之光才能照进现实,凝聚成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叶龙斌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卫 编辑:
精彩推荐